揭示电催化硝酸盐还原中离子化界面水诱导的局部H*富集
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反应(NO3RR)是一个需要八个电子和九个质子参与的过程。调节活性氢(H*)的供应并深入理解相关过程对于提高氨产率和法拉第效率(FE)至关重要。近日,郑州大学臧双全老师团队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a Chemie发表题为《Unveiling Ionized Interfacial Water-Induced Localized H* Enrichment for Electrocatalytic Nitrate Reduction》的文章(DOI:10.1002/anie.202413033),报道了一种基于原子精确铜卤化物簇的电催化策略,用于解决硝酸盐还原反应中H供应和局部H富集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合成了一系列原子精确的铜卤化物团簇Cu2X2(BINAP)2(X=Cl, Br, I),其中Cu2Cl2(BINAP)2团簇表现出最佳的氨FE为94.0%,氨产率为373 μmolh-1cm-2。原位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卤素原子,特别是Cu2Cl2(BINAP)2中的Cl,可以显著影响催化剂表面碱金属离子化水的距离,从而促进水解离以增强硝酸盐连续加氢至氨的局部H*富集。这项工作解释了H*在NO3RR加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局部H*富集策略对于提高FE的重要性。
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安徽吸收谱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台式XAFS谱仪(型号:RapidXAFS 2M)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XAFS)的表征,分别应用于材料中常规条件和原位条件下Cu 元素价态和化学配位结构等重要信息,文章详细如下。
本文要点
???? 要点一: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反应机理及其研究挑战
图1(a)展示了 H+ 在 NO3RR 过程中的关键作用。NO3RR 是一个需要八个电子和九个质子参与的过程,H+ 的供应对于反应的进行至关重要。图中可能描绘了 H+ 如何在反应中被激活并参与到硝酸根离子 (NO3-) 的逐步还原过程中,最终生成氨 (NH3)。该反应的研究难点包括:在反应活性位点提供足够的H*,抑制H*结合形成氢气,以及设计合理的催化剂结构以促进NO3RR。本工作提出了原子级精确的铜卤化物簇(CHCs)是研究 NO3RR 机制和过程的理想平台(图 1 b)。具体来说,Cl 原子在 Cu2Cl2(BINAP)2 集群中的作用被特别强调,因为它可以显著影响催化剂表面碱金属离子化水的距离,从而促进水解离并增强 H* 的富集,从而提高硝酸盐还原为氨的效率。
???? 要点二:催化剂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图2展示了通过将CuX(X=Cl, Br, I)和BINAP配体溶解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合成了Cu2X2(BINAP)2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晶体的精确结构。可以看到晶体结构中两个铜原子和两个氯原子形成一个菱形核心,BINAP 配体分布在核心的两端。这些基本信息为进一步研究集簇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性能提供了基础。
???? 要点三:谱学技术表征催化剂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
图3展示了不同样品的多种表征结果,包括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谱、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等。XANES分析结果发现:Cu元素的价态在CHCs中为+1价且Cu2Cl2(BINAP)2中的铜价态更高(图3d)。这表明氯更有可能从铜那里获得电子,这与XPS结果一致。EXAFS-FT显示Cu₂Cl₂(BINAP)₂和Cu₂Br₂(BINAP)₂在1.0-2.5 Å范围内有宽峰,归因于Cu-P和Cu-X的两种散射路径信号的混合。对于Cu₂I₂(BINAP)₂,由于碘原子半径较大,第一壳层的散射呈现两个峰,分别对应于Cu-P(1.83 Å)和Cu-I(2.5 Å)。EXAFS-WT的分析可更加直观地观察各类路径信号分布(图3g及附录)。进一步基于单晶结构拟合EXAFS数据(图3f),得到了Cu₂Cl₂(BINAP)₂、Cu₂Br₂(BINAP)₂和Cu₂I₂(BINAP)₂的定量拟合参数,表明拟合所得参数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
???? 要点四:电催化性能评估
图4的内容主要展示电化学性能测试:在含有0.5 M K2SO4和0.1 M KNO3的中性电解质中,使用传统的三电极系统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评估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在添加NO3-的情况下,Cu2Cl2(BINAP)2表现出最佳的NO3RR性能,实现了94.0%的氨法拉第效率和373μmol h-1 cm-2的氨产率。
???? 要点五:原位动态表征电催化硝酸根还原过程
综上,基于安徽吸收谱台式XAFS设备,型号RapidXAFS 2M在本研究中通过表征电荷转移和局域配位环境变化、监测原位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提供反应路径的线索,显著促进了研究者对铜卤化物簇在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反应中的行为和性能的理解。